唐非还全程安排食宿、接送。
古代政治且不论,当代政治也不例外。异议者实为政治中大人,专门格正当政者之愆谬。
行宪政德治者,当抱德推诚,惟本为修。度己则须保持浩然正气,猛志常在,良心常行,自由自立,随心所欲不逾矩。有错有综,和平变革,容分恕异,存分和异,此为宪政宽容之真谛。政府自由则国民不得自由。所谓神化之治,乃不言而识,不令而行,不禁而止。
天所赋与人者必生其权。司法独立在于法官独立。因身份原因不表态和不关心、专职打酱油的的共为5人,占0.3%。
在河南某乡镇政府门口还曾挂出这样的标语:非法上访,一次拘留,两次劳教,三次判刑。当年经过正规手续批准的劳教人员近百万,没经过批准的有几百万。(3)劳动教养制度与现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符。注5《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1957年)规定的劳动教养对象是:(1)不务正业,有流氓行为或者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诈骗等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的。
注3这标志着劳动教养这一与监禁并列的剥夺自由的制度在中国产生。这一点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教养日期可否折抵刑期问题的批复》(1981年7月6日)为证。
改革开放之后,劳动教养死灰复燃,至2004年,全国各地劳动教养场所已经累计收容教养了近500万违法人员。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的规定和要求。对家居农村而流窜到城市、铁路沿线和大型厂矿作案,符合劳动教养的人,也可以收容。在反右运动中,无数右派成为劳动教养的受害者,许多右派没有活到平反的那一天。
这种分期没有突出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故不采纳。全国性的劳动教养的场所,由内务部、公安部立即筹备设立。数据来源凯迪社区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8543523,访问日期2012-8-29。此种极端野蛮个案的存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劳动教养整体上的非法与残忍。
劳动教养才真正有了期限。特别严重的是,在中央提出的多留少放政策指导下,被解除劳教的人真的能够回家、回原单位的人极少,而是实行所谓解除劳教留场(厂)就业制度,这其实是第二次劳教。
注24调查数据显示,越是新近的调查,主张废除劳教的比例越高,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滥用劳教迫害访民与其他主张改革的人士有关,最新的一项调查主张废除的比例超过98%。注13许多地方违法为信访局扩权,甚至建立所谓群众工作部这样的党政合一,行政、司法合一,公安主导的所谓大信访机构,实行信访一票否决制,使信访成为政府之上的政府,法院之上的法院。
从此,劳动教养取得了政府行政命令的形式。程文平:《劳动教养制度应予废除》,《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第22期。注22数据源自新华网,http://www.zj.xinhuanet.com/2012news/sfmm/index.htm,访问时间2012-8-29。注32(作者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注 释:注1有的学者将它分为五个阶段:开设创办阶段(1955年8月—1957年8月)、初期发展阶段(1957年8月—1966年5月)、停滞不前阶段(1966年5月—1978年12月)、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12月—1988年12月)、改革发展阶段(1988年12月至今)。上个月,我们劳教所新来了一名因连年上访被劳教人员,他岁数很大,身体不符合要求,我们拒收。其他较早提出当废除劳动教养的文章有常文业:《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势在必行》,《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注31我国于1988年加入禁止酷刑公约。1991年9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等。
注18这么多人未经司法程序而被剥夺自由长达数年,甚至终身,这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问题。今年5月30日,河南省南阳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会上明确提出对发生重复非正常上访的人员该劳教的必须劳教。
《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规定的审批机关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或者它们委托的机关,但《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劳动教养对象审批权限下放和收容劳动对象地区划分的通知[省政郑字第1216号]》(1957年12月28日)将审批权下放到县,该《通知》第一条规定为了减少国家经费开支,应把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尽量送交当地农业社内进行劳动教养,凡放入农业社内进行劳动教养的人,均由当地市、县人民委员会直接批准。认为它是好制度,程序简单,可以有效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票数为6票,占3%。
注14信访权源自宪法第41条的规定,截访本身具有违法性。第二,劳动教养违反《立法法》规定的法律保留原则《立法法》第8条第五项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早在上世纪,就有许多地方将信访者纳入收容遣送的对象。其他投票者认为说不清,占5%。
1951年到1953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逮捕了200多万犯罪嫌疑人,其中被判死刑的70多万,判管制、戴反革命帽子交群众监督改造的30多万,判有期、无期徒刑的120多万。特别严重的是,劳动教养在许多地方已经蜕化成为地方官员对付维权公民、打击反腐者的工具,如果不迅速废除它,将会产生严重的政治问题,越早废除,政治代价越低,反之则代价越高。
最近引起强烈民愤的劳动教养个案当数仅仅因为要为被强奸的13岁女儿讨回公道而被劳教的唐慧劳动教养案。注2这直接催生了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
在这一制度下,许多劳教人员至死没有离开劳教场所,他们的自由被剥夺终身。1957年8月正式建立劳动教养制度,至当年末,全国共收容劳动教养人员36983人。
公安机关是承担维护社会治安任务机关,劳动教养的对象又是可能破坏社会治安的人。而取消它,也不会产生这些学者所担忧的社会控制机能的缺陷问题。⒊ 作为治安手段的劳动教养(1979-2003年)这是劳动教养弱化时期,它的主要特点是试图将具有实质非法性的劳动教养法律化,出台了许多关于劳动教养的文件,在许多单行法规中规定了劳动教养。指出,废除劳动教养制度是依法治省的需要。
注30第六,劳动教养成为地方政府谋政绩与谋利的工具2009年,学者于建嵘曾专门调查上访劳教案,通过分析,他认为,在一些地方劳教制度已沦为了地方政府官员假以维稳为名、行打击报复之实的工具。这个批复在回答安徽省高院关于劳动教养与刑期是否可以折抵的请示时规定:如果被告人被判处刑罚的犯罪行为和被劳动教养的行为系同一行为,其被劳动教养的日期可以折抵刑期。
官员行为的失范必然引发社会的反弹,社会的反弹引发官员更加严重的暴力反应,最终社会陷入了不稳—维稳—更加不稳的恶性循环,官民关系成为暴力博弈。注7《山西政报》1958年第2期。
对原有强劳人员,应按原批准的强劳期限执行,如发现新的违法犯罪需要延长期限的,按劳动教养规定办理。虽然根据相关规定,劳动教养的决定由各地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做出,但是实际上由于该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设在公安机关,日常事务也由公安来处理。